本报讯(记者柴嵘)推动垃圾分类、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等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,鼓励社区设立健康小屋,个人做好碳足迹管理……国家疾控局等16部门联合发布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。方案确定了到2030年要达成的两项结果性指标: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;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%及以上。
该方案的核心在于将“健康优先”理念融入方方面面,从源头预防环境健康风险,倡导绿色发展,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。方案明确,到2030年我国实现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,倡导生活垃圾分类、防治室内空气污染以及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。
方案鼓励每个人成为健康环境的守护者。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践行“衣食住行用”全方位的绿色低碳:节约水电、选择绿色出行、参与“光盘行动”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塑料制品,做好个人碳足迹管理。同时,公众要主动学习环境健康知识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比如学会识别环保标识、关注天气预报以应对极端天气等。
此外,方案引导居民养成均衡饮食、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,减少屏幕依赖;在居家环境上提倡简约绿色装修,选用安全环保的家电和适老适幼设施,并保持家居清洁。
社区环境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。方案要求提升社区环境,完善垃圾分类,建设和维护绿地、健康步道,鼓励社区设立配备健康监测和急救设备的健康小屋或健康驿站。社区还应优化公共空间设计,普及无障碍设施,加强噪声管理,打造全龄友好、安全宁静的环境。
六大行动
■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行动、健康舒适居家环境促进行动:
关注天气预报信息,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;倡导“三减三健”,养成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、戒烟限酒、规律作息、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……
■友好社区环境建设行动、健康场所推进行动:
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,推进社区绿地、步道建设和维护;完善办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,改善工作及作业环境、设备设施……
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行动、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行动:
推动绿色发展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;推动多部门政策融合,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、风险评估、预警发布和健康提示……